設計理念
我覺得《鷹貓會》使用鷹、貓、人,不同種族來詮釋了人在現代社會下的掙扎心境。究竟是要遵從體制下的集體主義而犧牲自己真正想要的,又或是真正的放手一搏去追求自己的自由……
建立在導演對於劇本的想像與呈現,改變原著所設定的時空背景,將時間與地點設立在近年來的上海,主角”我”則是在中國工作的台商。除了上海的背景,劇本內有大量的回憶與幻想交織著,整個演出充滿了似夢非夢的氛圍。舞台設計方面運用東方的建築元素、城市的意象與場景的變換來營造出真實與虛幻混雜的空間。
舞台地板以現代城市為意象,呈現一種倒影的狀態,會選擇在地面而不是立面是因為往往上述的心理狀態是不會表現在表面,而是存於內心的。
劇本從開頭至結尾,描述了許多個地點,舞台主要將它分成三個場景。
- 第一景為"我"尚未變成貓時,意謂著是一個"人"的空間。人的空間代表了管控,對於"我"的心理則是一個快要調適不了的緊繃狀態。舞台兩側置以第二景的下水道—為寫實的繪景手法,加強城市對於主角的壓迫感,舞台中間則是第一景的主台車—為非寫實的繪景手法,與城市地板相同。
- 第二景為"貓"的空間,是這個劇本的主空間。群貓是一個過渡狀態,對於"我"是一個心裡狀態變化的過程。雖說對於此空間對於主角可能是"夢"、為"非真實",但此空間也使主角思考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意謂展現出主角的真正、且中立的"真實",因此以較非寫實的形體與寫實的繪景手法呈現此場景。
- 第三景為"人的空間"過渡到"鷹的空間",位於酒店之中,相較於前兩景的成長是"我"反思自己所秉持的理想、原則。鷹為自由的象徵,真正擺脫那些社會、世俗規範。"我"一直嚮往著老鷹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因此當"我"意識到自己,就被老鷹挾著向上飛翔,最後恢復成人。空間也以較非寫實的形體與寫實的繪景手法呈現此場景,但相較於前兩景又更加”寫實”了。
虛實相間的舞台暗示觀眾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也同時展現主角的心理狀態。運用多個場景的變換來輔助表演並保持觀眾在視覺上的豐富度與新鮮感;並希望藉由場景的變化,能使觀眾與”我”一同一層層的重新審視或認識自己,進行一場心靈的探索旅程。
《鷹貓會》舞台繪景工作照: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88505218@N07/albums/72157714365773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