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及角色分析
果醬先生劇本設定在1996年的紐澤西,在一個晚上到隔天早上發生的事,是一齣黑色喜劇。主角為早熟的4歲小女孩Lucy,以成年人的風格玩著兒童的遊戲,灑狗血的家家酒、或是色色的醫生遊戲等等。劇情雖然荒謬搞笑,但追溯到是什麼原因造成Lucy這種人格,卻又讓人覺得心酸。
Lucy有一個風流的單親媽媽Sookie,在速食店工作,每天「釣」不同的男人回家。當然Sookie有幫Lucy請保姆,但她似乎沒有慎選她的保母人選,Lucy的保母是個國中辣妹,她不太管Lucy、抽菸、甚至帶男友到Lucy家做愛。Lucy在這種生活中沒有得到愛和關注,她很寂寞,渴望陪伴以及被理解,因此而產生了他的幻想男友——果醬先生。
果醬先生是個「成功人士」,年紀大約40,也就是中年大叔。果醬先生有個私人助理Bradley,也是Lucy的好姐妹。我們將果醬先生以及Bradley理解為Lucy的戀父情結,或是渴望得到的父愛。果醬先生的想像雛形是來自Sookie的一夜情男子們,多半是成功人士、但也有嚴重的父權主義、通常滿色的,有時候愛得火熱,又有時候會喝酒抽煙、吸毒、還有暴力傾向。而Bradley則是Lucy的父親理想型,會與她談心、關心她、照顧她、保護她(但導演將Bradley設定成gay)。
劇中還有一個小男主角Larry,她是保姆的男友的弟弟,男友來Lucy家做愛時順便帶來的,而Larry就成為了Lucy的第一個朋友。Larry和Lucy有許多相似之處,他也是個不被愛的孩子,不僅交不到朋友,時常被繼哥哥家暴,甚至曾經試圖自殺。Larry的出現似乎使Lucy不再那麼寂寞了,因為Larry的出現,也就是果醬先生形象大崩壞的開始,在孩子們的磨合的過程中,果醬先生來來去去,最後自殺,消失在Lucy的想像世界裡。Larry也有想像的朋友,他們是仙人掌跟向日葵,導演加了一個沒有台詞的角色-澆花器,只會比手語。這三個角色滿白爛的,白吃白喝、打打鬧鬧,根本只是出來鬧事。
設計理念
導演一開始給我們的想法是他希望這齣戲看起來像美國影集,或是成人卡通(
例如Rick and Morty 或是 BoJack Horseman),乍看之下搞笑可愛,實際上充
滿色情暴力,卻又隱含一些寓意。
劇中的每個角色特色都非常鮮明,因此我希望將他們做到極致,甚至直接幫他們「貼標籤」。演員一出場觀眾就能知道他的個性、風格等等。整體的色彩誇張活潑搞笑。也希望做出孩童與成人、想像與現實的差別。起初我想將果醬先生與Bradley做得很可愛,符合小女孩的幻想,鮮豔的格紋西裝、可愛的蝴蝶結、亮麗的皮鞋等等。但Lucy其實十分早熟,因此他們倆也會用較寫實的方式處理。
這齣戲的角色主要分為孩童、青少年與成人,孩童的顏色會較明亮、豐富,而年紀越大則會越暗沉單調,但這個設定會與劇本有些衝突,例如Sookie會穿大紅色去約會,而Larry是個憂鬱兒童,也不適合太歡樂的顏色。因此有另一個設定是從人物身上的「圖案」來做區別,兒童身上的圖案會又大又童趣可愛,青少年組的圖案則較寫實或較小,成人身上則沒有。而果醬和Bradley則是穿著暗色的西裝,搭配較可愛顏色的西裝及襪子,有點內心深處的小女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