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畢製的心路歷程」
做畢製的這五個月,是時間感被嚴重扭曲,充滿魔幻、苦痛、挑戰、感謝和愛的一趟旅程,無比深刻,卻死也不想再來一次。在這之上,體悟最深的部分是學會有條件地保持善良、有條件地心懷感恩,盡力了卻還是不足的地方要學會原諒自己,過不去的不需要勉強自己過去,同時也不為自己的錯誤決定和失敗找藉口。
即便是剛做完畢製的此時此刻,對即將脫離學生身分這件事仍舊沒什麼實感。我總是後知後覺,又擅自把一切事物想得過分美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該要是一個成熟穩重的大人了,卻不斷地在時序的縫隙裡發現自己數不完的缺點。總是這樣的,永遠不會有足夠的一天,努力度日的同時也學著去愛平凡而渺小的自己。
–––
「關於畢製的設計理念」
「想要做出一個不喧嘩吵鬧,卻擁有壓倒性的存在感的舞台」這是我第一次讀完劇本後就給自己訂下的方向。
《龐克搖滾》是明顯靠著角色之間的對話、關係拉扯、權力流動,去推進劇情的劇本,戲劇張力也會隨著事件的發生而不斷達到新的高峰。對我來說,角色本身在這齣戲裡已經有了相當大的份量,所以我判斷這次的舞台不適合「說太多話」,再加上導演從最一開始就提出的四面台的想法,以及表演上對於寫實性的高度需求,我綜合了這些條件去發想了這次的設計。
不能立牆片和高大書櫃,觀眾無法忽視彼此的存在以至於難以創造真實幻覺,這些都是四面台在設計過程中使我感到備受挑戰的地方,而正因為有很多事不能做,所以就得把能做到的事做到極致,這座量體龐大的天花板就是這樣來的。
「邊界感」和「疏離感」也是我在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項設計要素,將舞台和觀眾的邊線明確劃分出來,把角色進出場的方式限定成單一路線,再用和舞台面同樣大小的天花板籠罩、包覆住舞台,目的在強調這座圖書館交誼廳的孤立性和封閉性。陳舊復古的質感、死板規矩的線條,這些都是為了反映英國重點高中的悠久歷史及嚴謹校風,不過導演將劇本的時間點重新拉到了現在,這是我在家具的挑選上更傾向於現代簡約風格的原因。
我希望能讓觀眾感受到的是:這是圖書館交誼廳的某個角落,觀眾只是旁觀了這起事件的發生。天花板和地板之間的關係,宛如正在被打開的盒子,眾角色在情節的盒子裡舞動、癲狂,被觀眾的視線囚禁於方隅,共譜出一段暴力而淒涼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