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親密衝突

Skirmishes

我希望他可以早點離開人世間,我想去做點別的事

親密衝突

Skirmishes


整齣戲充滿了英式冷笑話、黑色幽默以及家庭中最日常的對話,寫實的呈現出家人間最細微、最讓人受不了的相處模式,以及等待死亡的難熬。

故事簡介

  故事發生在現代的英國家庭中,一名母親躺在病床上快去了,而她的兩個女兒則是在身旁等待她走。姐姐Jean從母親第一次中風以來,就像看護一樣全程照顧著媽媽;妹妹Rita早已搬離這個家,並且認為回娘家是一個義務性的公事,所以並不是很樂意回來。這對姊妹的個性與人生際遇天差地遠,也因為彼此的差異,導致整齣戲都是她們在母親病榻前爭吵生活瑣事以及照顧母親的責任問題等等。整齣戲充滿了英式冷笑話、黑色幽默以及家庭中最日常的對話,寫實的呈現出家人間最細微、最讓人受不了的相處模式,以及等待死亡的難熬。

(撰文人:令人火冒三丈的廣場恐懼症 since 2018)

    

              攝影 : (左)廖昱勳 (右)許庭禎

 

導演理念

  「渴望被理解」是貫穿這齣戲的中心思想;無論是角色間的對峙或是身為創作者的我期待與觀眾產生的對話,整個創作主軸都環繞著人在進行對話時期待從對方身上得到的認同感。對我而言人類使用語言不是為了溝通就是為了傷害彼此,但即使這些對話就像把雙面刃,其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要使對方理解甚至贊同自身的想法,而這正是為什麼劇中的兩姐妹自始至終都沒有達成協議的原因──她們各持自身立場,在天秤的兩端不斷拉扯以及向彼此吶喊:「拜託妳多理解我一點」。我認為家庭這個社會結構是很殘酷的,它具有不可選擇性以及不可分割性,也因此會有親密生侮慢這個說法──我們總是能夠輕易傷害自己最親密的人。劇本提供了我很清楚的空間氛圍想像,所以為了描繪這個房間是多麼了無生機以及其中充斥絕望跟死亡的味道,我設計了一段原先劇本沒有的序,讓觀眾從一進劇場就開始感受到劇本傳達的壓迫氛圍。

「當一切耗盡時,死亡是最好的理解與解脫。」

(撰文人:朱惟歆)

 

舞台設計理念

      論語:「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母女三人恰好被這句古文命中「親密生侮慢」的痛處。在絕望中,生命的到來殘酷重擊了面對死亡的勇氣,劇中人不過與天下人一般都是小人,姐妹與母女間的揶揄和瘡疤的揭露都是往最心底的攻擊。當自己做的一切都不被家人理解時,梗在喉間的憤怒無從發洩,則用自以為是的幽默抨擊至親,卻也都只是為不願面對的不堪強加的掩飾。

     「樣品屋」與「風格油畫」是表現劇中人與你我同是天下小人的方式,為使空間能夠不受套房空間限制,我將房間結構變形,使舞台上能夠保留房內擺設,而這個概念也能合理化多出的外牆結構。淺藕色的現代牆面和人字拼木地板加強屬於房間主人的生活感、死氣蔓延的病態。再透過單一主光源的窗戶與副光源燈具分佈等量冷暖的顏色,作為基礎空間調色並加強「油畫」質感與「樣品屋」的視覺感受 。

看戲貼心提醒:笑完要記得懺悔,不然會下地獄:)

 

燈光設計理念

  第一次看劇本笑到不行,第二次看覺得有些東西梗在喉頭,第三次看就落淚。這齣背景遠在英國的戲就像繞了地球一圈來到我背後,拍拍我的肩膀跟我說:欸,看好了,事情就是會這樣發生,你不想面對都不行。「親密生侮慢」是我感受到的第一件事,很有趣的是有一個天差地遠卻又莫名貼切的英文俚語一一"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 - and children."家庭到底是什麼,又該怎麼面對家人一直是我自己的一道坎,這就來強迫大家看那些我不想讓你們移開視線的丶所有這些丶必將發生的一一親密之人的死亡一一醜陋而恐怖的一一請全部幫我收進眼底,如果你落淚了,回家抱抱你爸媽;如果你笑了,來跟我擊個掌。

 

演職人員名單

劇本作者   Catherine Hayes

劇本翻譯   朱惟歆、羅萍

行政統籌   林妤玟

行政執行   林明宗

導  演   朱惟歆(主修老師:蔣薇華)

舞台監督   黃家瑤

舞台設計   黃慶揚(主修老師:林仕倫)

燈光設計   張致瑜(主修老師:鄧振威)

服裝設計   陳諺柔

技術設計   陳昱穎(主修老師:林隆圭)

音樂設計   賴柏儒

平面設計   謝慈彧

平面攝影   楊翎

燈光技術統籌 蔡松均

導演助理   劉軒

排演助理   陳家豪、賴緯朋

舞監助理   鍾瑀慈、張竣凱

演  員   張家齊(主修老師:范瑞君)

       羅萍(主修老師:姜睿明)

       廖苡真

親密衝突 Skirmishes 演出片段
Online Video

Contact Us: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

TEL: 02-2896-1000 #3719

FAX: 02-7750-7239